上市進程較快,但是相比美國略慢;
申報的時候主要以風險披露為主;
投資者主要以散戶為主,也有部分機構投資人。
美股
上市進程較快;
上市采用密交;
申報的時候主要以風險披露為主,但是上市后有集體訴訟制度的約束;
投資者主要以機構投資人為主。
兩大資本市場上市條件
香港主板上市條件
符合下列其中一項即可
標準1(盈利測試):最近一年的股東應占盈利不得低于2000萬港元,及其前兩年累計的股東應占盈利亦不得低于3000萬港元。
標準2(市值/收益/現金流測試):上市時市值至少為20億港元;經審計的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收益至少為5億港元;新申請人或其集團的擬上市業務于前3個會計年度的現金流入合計至少為1億港元。
標準3(市值/收益測試):上市時市值至少為40億港元。
共同必要標準:具備不少于3個會計年度的營業記錄;至少前3個會計年度的管理層維持不變;至少經審計的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擁有權和控制權維持不變(對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股權架構的創新產業公司降低一定上。
去年,港交所允許同股不同權等創新型企業在香港上市之后,市場當時一片看好,而眾多獨角獸和新經濟股票也扎堆赴港上市。但有數據統計,截至去年10月上旬,港股市場共完成超過160只新股IPO,其中有超過120只股破發,破發率超過75%。
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條件
納斯達克資本市場又分為三層:納斯達克全球精選市場、納斯達克全球市場和納斯達克資本市場,其中要求最高的是納斯達克全球精選市場。
以納斯達克要求最高的全球精選市場為例,其上市條件包括四套標準符合下列其中一項即可,具體如下:
(1)上市前三個營業年度稅前利潤合計不低于1100萬美元且連續三年盈利;最近兩個營業年度每年不低于220萬美元。
(2)上市前三個營業年度現金流合計不低于2750萬美元且每年現金流為正;上市前12個月平均市場估值不低于5.5億美元;上市前一個營業年度營業收入不低于1.1億美元。
(3)上市前12個月平均市場估值不低于8.5億美元;上市前一個營業年度營業收入不低于9000萬美元。
(4)估值不低于1.6億美元;總資產不低于8000萬美元;所有者權益不低于5500萬美元。
共同必要標準:擬上市公司均需滿足:每股股價至少4美元、股東人數不少于2200人、公眾持股數不低于125萬股、市值不低于4500萬美元等流動性要求,及公司治理的相關要求。
而生物科技公司等在研發階段投入巨大、暫無營業收入的企業,如選擇在納斯達克全球精選市場上市,則需滿足上述第4套“市值+資產”的上市標準。
此外,對具有雙層股權結構的公司,納斯達克交易所的態度較為寬松,一直未對公司股份的投票權作任何要求,允許雙層股權結構的公司在其市場上市。
從美國OTC市場上市在轉到納斯達克的條件相對較低
按照美國相關法律規定,OTC股票企業滿足(1)企業的凈資產達到500萬美元或年稅后利潤超過75萬美元或市值達5000萬美元;(2)流通股達100萬股;(3)90個交易日內最低股價為4美元/5美元;(4)股東超過300人/400;(5)有3個以上的做市商等這些要求,即可向NASD提出申請升入納斯達克等。
美國OTC市場介紹
美國OTC市場則被稱之為一個踏板,達到相關要求可以直接轉板到紐交所、納斯達克。有數據顯示,過去幾年美國主板市場新上市的企業有25%是轉板而來。2018年則有31%的新上市公司是由OTC轉板。而來這也是近年來大量的內地中小企業赴美上市的主要因素。
美國OTC市場是全球最有影響的證券交易市場。近年來,不少有上市融資需求的企業如美國微軟、思科、比克電池、北大科興生物、沈陽天威藥廠等大量國內外企業,都是通過OTC市場發行股票,經過一年的市場培育,再申請轉板的。從這些成功案的例不難看出,美國OTC市場特性:時間短、成本小、風險低的上市方式。
同時也反映了美國股票市場的顯著特點是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和包容性,它可以為不同的企業發行不同類型的有價證券,以可以滿足不同規模和不同背景企業的多樣化融資要求。而決定企業能否最終與三大股票市場“修成正果”,歸根結底是企業自身的質地。只有那些真正想把產品做好、努力與國際資本市場接軌、具備全球競爭意識的企業,才可能融入國際資本的大舞臺,也只有這樣的企業,才有能力充分利用美國多層次、全方位的資本市場,成為全球化的優質企業。
世界金融控股集團
世界金融控股集團(美國股票代碼WFHG)專注于輔導企業上市,為企業定制專業境外上市輔導以及上市后的市值管理和資產并購等方案,集團由眾多資本運作專家組成,創始團隊有20多年的輔導上市、并購重組、資本運作經驗。提供上市的整套服務(上市、轉板、投融資、資源整合、并購重組)。
可快速幫企業把無形資產知識產權變成有價值資產,把股權大幅提高並成為企業實繳資產,協助企業產業升級,漸進式上市輔導,幫助企業快速融資整合并購,做大做強快速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