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9日,小i機器人(股票代碼為:XI)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發行價為6.8美元,位于發行區間6.8到8.8美元的低端位置。
小i機器人此次發行570萬股,募資總額為3876萬美元,較最初的募資規模有所縮水。
小i機器人開盤價為6.8美元,與發行價持平,盤中股價一度上漲到7.8美元,較發行價上漲14.71%。
小i機器人成立于2001年,作為一家中國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自有知識產權的認知智能平臺(CIAI)[Cognitive Intelligence(認知智能)AI],結合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處理、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情感計算和數據智能和超級自動化等六大技術。
小i機器人形成AI+聯絡中心、AI+金融、AI+城市公共服務、AI+建筑、AI+元宇宙、AI+制造以及AI+智慧醫療等多元化產品及產業形態。
在這個已經到來的元宇宙時代,小i機器人稱,正在大力踐行著它的元宇宙戰略落地。
小i機器人的業務主要涵蓋基礎技術平臺、會話機器人、云服務、行業解決方案、機器人解決方案等。
做中國版ChatGPT
小i機器人創始人、董事長兼CEO袁輝在上市儀式中表示:“小i的目標是打造中國版ChatGPT,目前小i機器人擁有中國自主研發并具有自有知識產權的認知智能平臺,并已實現大規模商業化變現。
對于ChatGPT的橫空出世,不少業內分析指出,這是NLP技術的一大步,開啟了通用人工智能的大門。
復旦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邱錫鵬認為,ChatGPT的出現,大大縮短了人們對實現通用人工智能的時間預期。
“ChatGPT給我們展現了走向通用人工智能非常好的路徑。雖然目前其尚不具備聽覺、視覺能力,但我相信未來這方面的能力接入,不是特別難的事情。” 邱錫鵬稱。
在通用AI和Chatbot已開展多年探索的小i機器人,此次可謂乘上了ChatGPT熱潮的東風。
早在2004年,小i機器人就在MSN上率先推出了Chatbot,相較于ChatGPT而言發展更早。
作為聊天機器人的技術開創者,小i機器人最早將人機交互技術引入大規模商用并深耕21年,是業界鮮見的既擁有自有知識產權,又在數十個行業做到廣泛商業落地的高科技公司。
ChatGPT的本質是“Chat”,即對話系統,隨著認知智能技術的發展演變。從歷史發展來看,對話系統經歷了三個重要階段:首先是基于規則的專家系統+機器學習,然后是深度學習+預訓練模型,再進入大模型時代。而小i機器人具備這三代核心技術,在認知智能技術領域持續發揮優勢,并落地多元的應用場景。
小i機器人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公司將融合ChatGPT的技術路徑,持續推動AI+智能客服、AI+建筑、AI+智慧城市等行業應用場景落地,賦能工業、農業、游戲等更多行業和領域。
財務數據
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1年,小i機器人的收入分別為1385.67萬美元、3252.40萬美元,相應的凈利潤分別為-705.60萬美元、336.50萬美元。
主要股東
IPO前,董事長兼CEO袁輝Hui Yuan持股為14.72%,阿里通過River Hill China Fund L.P持股為6.6%,吉利通過Grand Glory (Hong Kong) Corporation Limited持股為6.53%。
IPO后,董事長兼CEO袁輝Hui Yuan持股為13.5%,阿里通過River Hill China Fund L.P持股為6.05%,吉利通過Grand Glory (Hong Kong) Corporation Limited持股為5.99%。
值得注意的是小i機器人于2015年登陸新三板,彼時人工智能研發投入巨大,盈利遙遙無期。新三板融資功能弱,為了能找到血液注入,小i機器人從新三板退出,開始沖擊港股。
但不幸的是,2019年是資本寒冬,小i機器人沖擊港股失敗。坊間傳言,這輪上市失敗曾經觸發過對賭條款,創始股東要轉讓控股權,但由于找不到接盤俠,對賭條款流于形式。
新三板不能解決小i機器人的資金饑渴癥,科創板和香港資本市場未對小i機器人打開大門,此番轉戰納斯達克,依然是基于對資金的急切需求。
對于小i機器人這樣一家立足于國內,希望完成國際化發展的企業來說,此次成功登陸美股,無疑注入了強心劑。
世界金融控股集團
世界金融控股集團(美國上市股票代碼WFHG),是一家專業協助企業在國內外上市融資進入資本市場的全方位資本運作服務機構。含輔導上市、頂層設計、市值管理、投資融資、并購重組等,集團獨創IAPO上市模式,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規劃最合適的上市路徑,提高企業上市成功率。
集團相關的互聯家基金,團隊自99年從事基金管理至今,擁有基金管理牌照P1070824,主營“管理股權投資基金、政府引導基金、產業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資產管理、投資管理,創業投資”等業務。本基金為私募股權基金,在管理實繳基金規模超過200億元,累計管理實繳規模超過634.896億元。已成功孵化退出52家企業,并直接投資在國內主板、香港主板、美國納斯達克等成功IPO上市24家科技型企業,如尚德股份、安科生物、華光股份、吉鑫科技和愛康股份等,通過資本運營增值服務推動相關企業成為國際(或國內)細分行業龍頭,其中兩家曾被列入哈佛大學和清華大學教學案例。
集團控股的上海控本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為上市配套服務機構,主營知識產權出資與資本運作業務,幫企業把無形資產轉化為有價值資產,并成為實繳資本,認列資本公積,提高企業凈資產,改善各資本比重,協助企業產業升級。集團在美國、英國、上海、北京、深圳、西安、湖北、江蘇、四川等地設立辦公室及資源中心,匯聚全球各行業精英翹楚,精進專業、聚集資源,為企業創造更高價值,助力企業融資上市,成為國際知名大型集團!
來源: 世界金控媒資部整合編輯
? 免責聲明:本平臺內容部分來源于網絡,信息僅供參考,本平臺不承擔責任。如果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于第一時間刪除。